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正文

医疗行业发展分析(医疗行业发展现状)

2024-05-15 6421 0 评论 行业观察


  

本文目录

  

  1. 医疗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 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3.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4. 临床医学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医疗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如下:

医疗行业发展分析(医疗行业发展现状)

  

2020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达到约人民币14480亿元,同比下降11.33%。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以及相关医疗卫生支出的持续增长,预计未来5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会以9.6%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并于2025年达到人民币22873亿元。

  

在治疗领域方面,中国医药市场与全球医药市场略有不同,2020年,消化道和代谢药物、抗肿瘤药物及心血管药物是前三大细分治疗领域,占比分别为15.3%,13.6%及12.2%。

  

2018-2020年我国化学药和中药占比逐年下降,但在我国医药市场中占比依旧排名第一第二,2020年化学药占比48.93%,中药占比27.20%。生物药占比则一直保持稳定上升的状态,2020年生物药市场份额占比增长至23.87%。

  

当下我国医药行业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2022年政府将给予创新型企业更多税收等方面支持,药械创新将追求更高目标。

  

2022年将延续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至100%,促进高科技创新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十四五”时期医药工业要实现既定增长目标,需要培育新的增长动能。面向国内大循环,要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用药结构升级,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创新药在产品结构中的比重,提高技术创新对产业增长的贡献率。

  

为改变传统药企规模小、布局分散的局面,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正在往多元化方向转变。

  

同时,各企业也在积极做经营方式及商业模式上的转变,不断探索医药电子商务和行业的互联网化步伐。

  

随着国家“互联网+”政策的出台,医药行业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用“互联网+”模式来寻求新的突破与创新。

  

“互联网+医药”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帮助药企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促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预见2022:《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迈瑞医疗(300760)、华大基因(300676)、迪安诊断(300244)、美康生物(300439)、鱼跃医疗(002223)等。

  

行业整体情况:医疗设备占比近60%,整体国产替代水平较低

  

总体来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国产替代发展相对较弱,尤其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国产替代程度整体相对较低,是医疗器械领域国产替代“洼地”,相关细分产品发展现状如下:

  

注:满分★★★★★,☆为半星。

  

从细分市场结构来看,2021年中国医疗设备行业占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中游细分产品的市场规模的最大比重,达到5533亿元,占比59.91%。

  

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具有起步晚、规模小、产品单一的特点。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现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一个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市场需求旺盛的朝阳产业。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与优化、医改不断深入、人口老龄化不断凸显、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提升,促使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尤其是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而国内高歌猛进的医疗器械市场,在兼具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国际医疗巨头的青昧下,行业竞争激烈,机会与挑战并存,未来中国医疗器械或有以下发展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生物产业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制造和生产生物制剂的产业。而生物制药则主要包括可以用于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使用的基因工程药物、血液制品、疫苗、诊断试剂以及组织工程等。

  

由于生物制药是基于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原理设计,能够解决传统医药不能解决的深层次的问题,在重大疾病的治疗和重大疫情的预防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医药及生物科技领域的私募融资蓬勃发展,2020年融资金额超107亿美元。IPO融资总金额超过147亿美元,45家医疗行业相关企业中,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企业占12家。2020年我国医药及生物技术行业并购总交易金额近8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医药及生物科技领域的私募融资蓬勃发展,2020年融资金额超107亿美元

  

2020年医药及生物科技领域的私募融资蓬勃发展,2020年度共发生交易243起,同比增长超过100%;总融资金额超过10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90%;单笔融资规模约4400万美元,同比增长约42%。

  

近年来我国医药及生物技术行业IPO融资金额呈逐年增长态势,2020年IPO融资总金额超过147亿美元

  

IPO方面,2020年共有超过50家企业上市,数量是2018年的两倍之多;IPO融资总金额超过14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02%;单笔IPO融资规模约3亿美元,同比降低27%。

  

2020年45家医疗行业相关企业中,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企业占12家

  

2020年,共有395家企业成功在A股上市,募资总额达到近4700亿元。其中,医疗行业相关企业共有45家,募集资金约635亿元,上市企业数量和募资金额分别占比约11.4%和13.5%,相较2019年均有显著提升。

  

在这45家医疗行业相关企业中,医疗器械企业占15家、化学制药和生物制品企业占12家;在上市板块分布中,有30家选择了科创板,募资总金额约490亿元,数量和金额分别占66.7%和77.2%。

  

据统计,2020年全年,港股医药及医疗行业新增上市企业22家,比2019年增加了4家,同比增长了22%。值得注意的是,从上市时间来看,该板块的新股主要集中于2020年下半年上市,共有16家医药和医疗企业在此区间先后登陆港交所。

  

据普华永道预测,2021年将有170家企业到香港上市,全年融资总额介于4200亿至4600亿港元。香港IPO融资总额有望创下新高,重新夺回IPO总融资额全球冠军。

  

同时,普华永道认为,香港作为亚洲生物科技公司最佳上市平台的地位正在逐步形成。2020年在香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数量比2019年有所增加,预计这个趋势在2021年将会延续。

  

2020年我国医药及生物技术行业并购总交易金额近8亿美元

  

2020年医药及生物科技领域并购交易共15起,同比上升约15%;总交易金额近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约25%;单笔交易金额约7300万美元,同比下降约11%。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临床医学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下:

  

2、本世纪后20~30年中,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文化素质的提高,其生活方式、保健需求以及疾病种类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促动了医学科学技术的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和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

  

3、目前临床医学方面许多领域的成就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共识,而且预计未来21世纪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并且硕果累累。对此,根据当前发展趋势对临床医学专业和服务模式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作如下预测,与同道共同探讨。

  

4、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加速了临床学科的重组

  

5、一)传统内科系统中,许多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的疾病将逐渐减少,代之出现的将是因病毒感染而发生的疾病及其并发症,复杂的富贵病、肥胖病、高血压、糖尿病、生理代谢衰退性疾病、血管硬化、脑细胞退化以及麻痹性痴呆等老年病会越来越多

  

6、二)近年来,通过对实验动物模型如线虫、果蝇等研究发现,基因与衰老的关系非常密切。

  

7、三)由于电子、情报技术的发展,多种多样内窥镜的出现,影像医学以及介入诊断和治疗手段的普及已经并且极大地改变着传统外科的治疗范围。

  

8、四)由于父母对子女的健康希望得到的保证,这种现象成为促进妇科、产科、儿科技术发展的社会动力。

  

9、五)中医学的发展历来都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近年来中医走出国门,越来越受到西方国家人民的欢迎。

  

10、六)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必然改变临床医学的现状,传统学科中的部分专业可能逐渐萎缩,部分专业发生新的组合,这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

  

11、七)超高倍显微镜的问世和应用开阔了我们对人体微观世界的认识,发现了许多从没有认识的疾病信息,这不仅有助于对疾病做出明确快捷的诊断,而且为临床医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12、二、社会的进步和需求加快了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

  

13、社会的变革,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必然更高。减少疾病,减少损伤,特别护理和家庭服务,少花钱、不出家门就能得到满意的医疗保健服务,这种社会需求促动了社会保健工作的旧观念、旧体制的改变。

  

14、一)以国家社会保障部门为主,非国营保险公司补充,对全民实行医疗健康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前者设立公济帐户和个人帐户结合对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实施保障;后者补充其他各类选择性保险收取一定费用,这样的结合再加上各种医疗服务机构就使广大人民群众处在一个可靠的完整的健康保护圈内,既改变了原有的“公费医疗”制度,减少了浪费,也满足了社会人群的保健需求,增加了公民意识。

  

15、二)社区医疗中心的建立是为满足人民群众保健需求出现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

  

16、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社区医疗中心的建立,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有国家开办的专科或综合医院产生一定的冲击

  

17、四)医疗卫生工作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进行的,为社会人群提供保健服务的供求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医院发展的方向。

  

18、与此同时,严峻的竞争形势将迫使大医院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走出医院到社区、到基层,到病人的家中去以延伸医疗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市场。使得传统的医院拆除围墙,成为“没有围墙的医院”。这种没有围墙的医院将主动与社区医疗中心和全科医生健全协作关系,充分发挥大医院的指导作用。

  

19、在社会变革和医学科技发展的驱动下,各类医疗机构相互协调,功能互补,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围绕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施展各自的才华,发挥各自的能量,使人民群众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在这个医疗保健实体中得到落实。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