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观察 > 正文

纺织行业发展现状(纺织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论文)

2024-06-25 1728 0 评论 行业观察


  

本文目录

  

  1. 我国纺织工业的现状前景
  2. 纺织业的发展现状
  3. 纺织工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产业之一,纺织业近年来依靠科学发展观,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一、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纺织行业向更强迈进

  

“十五”期间,纺织行业在推动科技进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方面亮点频现,并取得了突出成就:行业的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2005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达到1231亿元和690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104.6%和133.5%。与此同时,全行业的资产负债比2000年下降了5.2个百分点,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34412元/人提高到51099元/人,纺织工业的市场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国内装备制造技术的提高和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的加快引进,使行业装备和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十五”期间,我国国产成套设备基本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水平。棉纺行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比重超过50%,比“十五”初期提高了20个百分点。

  

多年来制约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印染后整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国产印染面料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国内纺织面料出口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5年扩大了1.4倍,出口服装的面料自给率从“九五”期间的50%提高到“十五”的70%,带动了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这些数字是纺织业近几年取得的成就的量化体现,而成就的取得有赖于全行业成千上万企业的不懈努力和孜孜追求。

  

“这5年,是中国纺织行业发展最快、步子最大的5年。行业在发展速度、技术进步、质量效益、市场活力、融入全球化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绩,这进一步证明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完成中国工业化的最后15年,纺织工业仍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纺织工业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的总结令人振奋。二、在新型工业化道路自主创新,成功“亮剑”

  

然而,即使在最亮眼的业绩面前,中国纺织行业仍然面临着提升竞争力的巨大压力。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十五”期间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可以发现,尽管纺织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严峻问题。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还大多处于加工供货的低端环节,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自主品牌的实力薄弱,行业体制和机制存在问题较多,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机制和产业链整合控制力还不适应纺织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此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贸易摩擦等也是纺织行业在发展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在令人警醒的差距面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加大研发投入,攻克核心技术,提高品牌贡献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在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同时,年产20万吨聚酯四釜流程工艺和装备研发暨国产化聚酯装置系列化、PA6/PE共混海岛法超细纤维及人造麂皮的系列化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热塑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成形技术及制品开发3个纺织项目也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分子制版感光材料项目则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近年来,纺织行业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项目获得国家奖项。

  

山东鲁泰纺织有限公司开发出的300支纯棉色织衬衫,单品价格高达5000元,代表了当前纺织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全国最大的无梭布织造生产基地——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以无结纱比重达到100%、精梳纱比重达到85%、无梭布比重达到80%的技术实力,提前实现了棉纺行业“十一五”规划目标。

  

2006年,中国纺织机械行业新产品产值达到114.42亿元,同比增长了41.33%,积极发挥着装备行业对纺织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年产15万~20万吨的大型聚酯成套装置,不仅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而且万吨单位投资从8500万元下降到1300万元,使化纤行业在国产装备的武装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纺织行业在产品开发、设计和织造工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纺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山东鲁泰的高档色织衬衫能够拥有世界1/3的市场,一靠科技,二靠品牌。”鲁泰集团董事长刘石祯道出了自主创新、成功“亮剑”的真谛。三、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国家战略推动行业发展

  

2007年是国家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也是纺织行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年。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对人均GDP增速达到6.6%的预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将存在更大的增长空间。

  

在解读国家“十一五”规划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高度概括了国家战略对纺织行业的推动作用: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纺织工业由大变强,这是国家对纺织工业发展的要求;支持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和以优势产业为重点的“走出去”战略,使得纺织工业成为我国新时期在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中最有提升潜力的竞争性行业;

  

针对国家科技进步指导性攻关目标,纺织行业已经确定的“28+10”攻关项目,包括新材料、新工艺、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以及重点应用基础科研项目攻关。一系列以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的发展目标和蓬勃实践,都表明“纺织的好日子刚刚开始”。心得体会:作为纺织系的一名学子,我目前最关心的是纺织工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它关系到我以后能否在纺织行业更好地发展下去,和所学的知识能否更好地运用出来。现在看到纺织技术不断在创新,品牌不断地升级,连制约纺织行业产业升级所遇到的问题都能很好地解决,并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甚至还获得了国家科学的最高奖项,心理挺高兴的。这说明了我国纺织现状挺好的,前途光明,并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还起到了引领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完成中国化的最后15年的促进作用。

  

中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给行业保持稳健的发展步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从国际环境看,国际市场仍有较大拓展空间和机遇。随着2007年底中欧纺织品设限到期、2008年底中美纺织品配额设限结束,中国纺织品无配额时代即将来临,约占全球纺织品市场60%以上份额地区全面开放,将会给中国纺织品贸易带来巨大机遇。而未来几年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上升区间,必将促进国际贸易的增长,这将给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带来有利的国际市场保障。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国内需求将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80%左右的中国纺织品在国内消费。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稳定提升,将拉动内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纺织企业应克服原材料上涨、人民币升值及出口退税调整的困难,抓住纺织行业发展的机遇,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遏制低效产能的盲目扩张,加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加强自主创新的步伐,提升中国纺织行业的品牌建设,进行产业调整和升级。使中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跨进。

  

全球纺织业市场前景不确定性日益增高,这与全球信用危机以及美国、欧盟经济增长减缓的趋势一致,将对服装零售业带来冲击。美元急贬、原油价格跌宕起伏以及中国纺织品输欧即将解除设限,都宣告着重大的改变。受美国经济走缓的影响,企业销售将出现衰退现象。而由于美、欧可能实施新的贸易壁垒,因此全球纺织业采购可能出现大幅变更的趋势。另外,还有不到3个月,针对纺织服装制品的配额制度就将结束。这一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制度的变化是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的最新挑战,这不仅带了希望和机遇,同时也带了极大风险。

  

伴随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萎缩,给许多纺织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2008年,我国纺织业正遭受着近十年来最艰难的一年。受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下调、货币政策从紧、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纺织行业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纺织行业生产企业陷入了生产经营困难的窘境,挣扎在亏损的边缘,企业纷纷倒闭,停产、半停产的更多。这些,已给纺织行业构成严峻挑战。尽管纺织的出口退税率有所提高,但国家淘汰低层次产品和企业的决心没有改变。自主创新、节约成本,才是纺织行业走出困境的良方。

  

从国内纺织行业运行情况来看,2008年1-9月,中国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22.69亿元,比07年同期增长10.15%。2008年1-9月,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纱1,597.92万吨,同比增长9%;布累计产量417.32亿米,同比增长6.33%;服装累计产量151.59亿件,同比增长5.92%;化学纤维累计产量1,797.80万吨,同比增长2.44%。2008年1-9月,中国纺织行业出口达1,402.85亿美元,较07年同期增长13.06%;进口达141.94亿美元,较07年同期增长1.59%。预计未来5-10年纺织行业将保持稳定增长,结构调整会贯穿发展全过程。预计到2010年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3600万吨,未来几年化纤行业产能和产量增速将保持在7%~15%之间。纺织品的原料主要有棉花、羊绒、羊毛、蚕茧丝、化学纤维、羽毛、羽绒等。

  

纺织业的下游产业主要有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

  

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印染行业污水排放总量居中国制造业排放量的第5位。60%的行业污水排放也来自印染行业,且污染重、处理难度高,废水的回用率低。化纤行业在生产过程中,有些产品大量使用酸和碱,最终产生硫磺、硫酸、硫酸盐等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有些则是所用溶剂、介质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化纤生产污染环境的另一种表现是化纤产品本身的不可降解性,特别是合成纤维,其废弃物回收成本高,燃烧后污染空气;废弃后不易降解,造成土壤环境恶化。另外,毛麻丝行业的前处理过程也是行业污水排放的重点。在能源消耗方面,纺织机械、化纤机械电力消耗十分突出。化纤行业总耗能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0%-30%左右。 2009年,欧美将更多地利用反倾销、市场经济地位、社会责任标准等新措施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反倾销”将成为贸易摩擦主要焦点。对于出口增长,预测2009年纺织品出口仅能保持15%的增长。对欧出口稳定,但远远小于2005年;对美国出口可能下降,影响额约50亿美元。

  

由于出口以及产能过剩等原因,纺织行业2006年利润增幅有所回落,整体利润率将降到2.5%-3.1%之间。2005纺织品市场,在外销受阻的同时,内销市场其实并没有“吃饱”。内销利润已经几倍于外销。

  

2007年1-11月,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690,091,131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46%;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625,893,97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1.22%;实现累计利润总额61,878,74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1.27%。

  

2008年1-2月,中国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270,235,318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44%;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255,274,904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08%;实现累计利润总额7,551,66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14%;截至2008年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28,174家。

  

在出口方面,2007年1-12月,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171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8.9%,比2006年同期回落6.3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561.04亿美元,同比增长14.99%;服装出口1151.02亿美元,同比增长20.93%。 1、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不足。据统计,中国纺织品三大行业(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占比约分别为61%、28%、11%。除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和服装骨干企业的缝纫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外,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

  

2、标准低。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的企业生产中高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质量低价格低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

  

3、高素质人力资源缺乏。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的人才,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4、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行业性软件开发力量薄弱,软件产品少,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电子商务起步慢,多数企业管理方式落后,难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快交货”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5、缺乏品牌经营理念。传统家纺多,规模小,产品单一,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很大,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处在整合阶段。纺织业业内专家认为,从中国环境看,纺织业难点是“三率两价”,即利率、出口退税率、汇率和劳动力价格以及原材料价格。除此之外,还有加工贸易保证金和棉纺织企业棉花增值税、进项税、和销项税税率不相统一的政策。

纺织行业发展现状(纺织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论文)

  

汇率。相对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税下调等因素,人民币持续升值对出口带来的压力更大、影响更深远,人民币持续升值已经成了令出口企业谈之色变的最大利空因素。企业提价空间已经接近极限,出口数量已经在下降,再度提价只会导致订单向其他国际市场转移。

  

出口退税率。所谓出口退税主要针对一般贸易,非加工贸易,从理论上讲可下调出口退税率对抑制过剩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的作用更直接。不过,纺织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利润率也较低,过猛的调整出口退税,大批纺织企业难以承受。

  

利率。面临通胀压力,银根紧缩已经成为针对全盘经济的货币政策,纺织业处困境之中,银行清楚知道这一点,所以大型纺企从银行贷款也很有难度了。

  

劳动力、原材料成本快速上涨。在纺织企业的成本中,原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约为60%至70%,人工成本约占10%至15%,中国原材料价格2008年更是呈现出加速上涨的趋势。此外,2008年7月1日起中国销售电价提高2.5分钱/度,纺织行业一年就将增加用电负担约37.5亿元。人力成本的上涨幅度每年也在15%至20%,新劳动合同法很多地方缺乏可操作性导致纺企“招工难”情况加重。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环保等叠加到一起已经令企业的综合成本上升了20至30%左右。

  

现状:盈利下降,2020年行业发展压力增大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9年,纺织行业景气度总体处于扩张区间,2019年四季度纺织行业景气指数为55.2,达到全年景气度最高值。2019年行业景气度和开工生产情况基本平稳,纺织行业景气度总体处于扩张区间。2020年中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更趋复杂严峻。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全球经济风险点增多的复杂局面与国内结构性等问题仍存。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纺织企业造成内销经济损失,也使企业面临外贸订单流失及国际竞争加剧的情况。

  

具体行业盈利方面,2016-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业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整体趋于下降。2019年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分别为24038.1亿元和1009亿元,同比下降2%和11%;2020年1-5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业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309.6亿元,同比下降21%,2020年行业盈利降幅较大。

  

纺织行业不仅盈利下降,其投资规模同样缩减,2019年我国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减少8.9%,2020年1-5月同比下降26.2%,降幅明显。

  

原因一:纺织品服装内销市场增速放缓

  

造成我国纺织品行业盈利与投资降幅明显的原因较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销市场增速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为13517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较2018年放缓5.1个百分点;2020年1-5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4067亿元,同比下降23.5%。

  

注:此表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因素的名义增速。

  

我国纺织品行业盈利下降明显除了受到国内纺织品服装内销不畅的影响之外,还受到纺织品服装出口下降明显的深刻影响。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19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金额为2807亿美元,同比下降1.5%,增速低于上年5.3个百分点。

  

据海关快报数据,2020年1-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961.6亿美元,同比下降1.17%,降幅较1-4月收窄8.8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579.5亿美元,同比增长21.3%;服装出口382.1亿美元,同比下降22.8%。5月当月,受口罩出口带动,纺织品出口206.5亿美元,同比增长77.3%;服装出口89.1亿美元,同比下降26.9%。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以及全球各国经济下行影响,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更趋严峻。但乐观来看,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础不会改变,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加着重稳增长。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纺织行业逐步恢复发展,国家也开始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帮助纺织行业企业缓解经营压力,纺织行业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复制成功